一、教学要求
  1.通过本课教学,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,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。
  2.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,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,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。
  3.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。
二、教学重点
  地震的成因、预防地震危害的方法。
三、教学难点
  地震的求生。
四、教学准备
  收集有关地震报纸、图片
五、教学过程
   
  (一)导入
  同学们:地震来了,你怎么办?
  发生地震时,什么地方是安全的?
  发生地震时,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?
  万一你被压住了,你怎么办?
            (找些同学发言)
(二)简介地震的危害:
  简介唐山大地震、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,让同学们知道地震的危害。地震,群灾之首。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、桥梁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,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,还会诱发水灾、火灾、海啸、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。
(三)讲解地震的成因
  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(也叫弹性回跳说)。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、横波、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。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,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(P波)、横波(S波)、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。
  纵波(P波):速度快,引起地面上下颠簸。
  横波(S波):速度慢,引起地面水平(左右)方向摇晃。
  体波:P波和S波统称体波。在地球内部传播。
  面波: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——面波。它沿地表传播,速度慢,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,。
(四)预测地震
  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,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,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?
  (1)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,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,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。
  (2)地震前常会遇到以下异常现象:
    井水、泉水等地下水发生发浑、冒泡、翻花、升温、变色、突味、突升、突降、井孔变形、泉源突然柘竭或涌出等现象。
    许多动物惊恐万状,以致出现冬蛇出洞、鱼跃水面、猪牛跳圈、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。
    地震之前,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,主要有震前闷热、人焦灼烦躁、久旱不雨或淫雨绵绵、黄雾四塞、日光晦暗、怪风狂起、六月冰雹等。
    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、电视机、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。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;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;关闭了日光灯仍亮着不息;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,如微波站异常、无线电厂受干扰、电子闹钟失灵等。
    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个小时,也会发生一系列小震。
    地震前若遇到以上异常现象,要及时做好人员疏散,尽快到空矿的地方。
(五)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?
  (1)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,如果你住的是平房,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。如果你住的是楼房,跑已经来不及了,千万不要跳楼,应立即切断电闸,关掉煤气,暂避到厨房,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,或是桌子,柜子,床铺等下面,震后迅速撤离,以防强余震。
  (2)如遇到地震,最忌慌乱,应立即躲在课桌,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,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。(具体参见学校教学楼、宿舍楼紧急疏散预案)
  (3)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,应用手护住头部,迅速远离楼房,到街心一带。如在郊外遇到地震,要注意远离山崖,陡坡,河岸及高压线等。
  (4)震后: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,要尽量保持冷静,设法自救。无法脱险时,要保存体力,尽力寻找水和食物,创造生存条件,耐心等待救援。
六、总结
  我们要掌握防震的安全知识,防患于未然。
七、演练
  《地震来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