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通过对大连地区123例石棉肺出现的56例胸膜斑的X线特征进行整理分析,提出在诊断石棉肺时,只要有明确的石棉接触史,当X线胸片出现明确的胸膜斑,不论其发生的部位,都应进行石棉肺的诊断。 
  关键词:石棉肺 胸膜斑 X线 
  大连地区石棉肺患者中胸膜斑的发生较多,现就其胸膜斑的X线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分析,为石棉肺的临床诊断和尘肺诊断标准的修改提供参考。 
??? 1 对象与方法 
  选自1963年以来经市尘肺诊断组诊断的123例石棉肺(不包括已死亡病例),病例来源为金州石棉矿的开采工、选棉工、水泥制品厂和石棉制品厂的材料加工工、纺绳工及大连发电厂的锅炉维修工等接触石棉粉尘的工人,此外还有少量接触石棉者,如企业管理干部,技术人员和司机等。其中男性为110例,女性为13例,年龄36~74岁之间,平均55.6岁。Ⅰ期石棉肺112例,Ⅱ期石棉肺11例;工龄2.5~43年,平均25.6年。 
  依据1986年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所选123例胸片进行阅读,对有胸膜斑改变者则详细记录胸部X线所见。 
??? 2 结果 
  123例石棉肺中有56例出现胸膜斑,占45.5%,其中112例Ⅰ期石棉肺中有51例,占45.5%,11例Ⅱ期石棉肺中有5例,占45.5%(胸膜斑发生在两处以上者按一例统计)。 
2.1 胸膜斑的好发部位 表1所示,112例Ⅰ期石棉肺X线胸片出现的各类胸膜斑69例,占61.6%;11例Ⅱ期石棉肺中出现7例,占63.6%。胸膜斑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胸壁、横膈、前后胸壁和心缘。 
??? 表1 各期石棉肺胸膜斑的发生部位 
? 
发生部位 
?Ⅰ期(112例) 
?合  计 
?Ⅱ期(11例) 
?合  计 
?总  计 
?
右 
?左 
?双 
?例 
?% 
?右 
?左 
?双 
?例 
?% 
?例 
?% 
?
侧胸壁 
?8 
?9 
?9 
?26 
?23.2 
?1 
?1 
?2 
?4 
?36.3 
?30 
?24.4 
?
前后胸壁 
?4 
?2 
?13 
?19 
?17.0 
?  
?  
?  
?  
?  
?19 
?15.5 
?
心缘 
?  
?1 
?  
?1 
?0.9 
?  
?  
?  
?  
?  
?1 
?0.8 
?
横膈 
?16 
?2 
?5 
?23 
?20.5 
?1 
?1 
?1 
?3 
?27.3 
?26 
?21.1 
?
合计 
?28 
?14 
?27 
?69 
?61.6 
?2 
?2 
?3 
?7 
?63.6 
?76 
?61.9 
?
??? 2.2 胸膜斑与小阴影密集度的关系 肺部小阴影密集度分期按ILO国际分类法(1980)的方法,并参照1986国家尘肺标准片判定。表2所见,出现胸膜斑的56例病例中有33.9%的胸膜斑其肺内小阴影密集度为不足以诊断为Ⅰ期石棉肺的0/1,提示胸膜斑的出现时间明显在前。尤其是肺部出现“地图”样改变的前后胸壁胸膜斑和钙化横膈斑之病例,肺部小阴影密集度并不一定增高,提示胸膜斑的发生、发展与密集度并不平行。 
??? 表2 胸膜斑的出现与小阴影密集度的关系 
? 
密集度 
?0/0 
?0/1 
?1/0 
?1/1 
?1/2 
?2/1 
?合计 
?
胸膜斑
(例) 
?0 
?19 
?11 
?19 
?5 
?2 
?56 
?
% 
?  
?33.9 
?19.6 
?33.9 
?9.0 
?3.6 
?100.0 
?
??? 3 讨论? 
  胸膜斑在石棉肺诊断中的价值与识别,国内外早有报道。胸膜斑是石棉肺的特性改变之一,是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。我们在观察中发现,发电厂锅炉维修工最初并未提示有石棉接尘史,但其肺部X线胸片却显示出侧胸壁胸膜斑和钙化之横膈斑,后经现场调查证实,均与维修锅炉过程中密切接触石棉保湿材料有关,随诊几年后胸片中不规则小阴影改变已明显。 
  由于胸膜斑是石棉肺的一大特征,能否及时准确地发现胸膜斑乃是诊断的关键,因此必须掌握胸膜斑发生的特点及形态特征。 
  有的病例胸片显示胸膜斑发生在前,比肺部改变为重,胸膜斑的发生发展与肺部纤维化(小阴影)并不平行,其好发部位多见于侧胸壁6~9肋间,其内缘向肺内凸出,界限清楚,密度均匀,肋膈角尖锐;膈肌胸膜斑常见于横膈呈平直、扁平条状。本组病例中,横膈胸膜斑最大范围可达70mm×3 mm,易于识别;前后胸壁的胸膜斑呈弥漫性小片状,密度较高的条索状及部分钙化性阴影,形成典型的“地图”样改变。 
  按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,当肺部小阴影改变为0+时,如有两侧胸壁局限性胸膜斑(厚度3 mm)可诊断为Ⅰ期石棉肺。本组有19